2018年,全球经济和贸易仍处于缓慢复苏阶段,全球化进程受阻、中美贸易战、航运业复苏困难重重、港口竞争日趋激烈和创新转型升级加快等诸多因素使港口主业面临较大挑战。
交通运输部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规模以上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 133 亿吨,同比增长2.7%,增速较2017年减少 3.7 个百分点;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5亿teu,同比增长5.2%,增速较2017年减少 3.1 个百分点。
从航运发展现状和趋势来看,2018 年,国际航运市场延续回升态势,船舶大型化和经营联盟化趋势持续加剧,集运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m、ocean alliance、the alliance 三大联盟远东至欧洲航线和远东至北美线航线运力份额分别达到 97% 和 81%,对枢纽港进一步提升码头服务能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和降低口岸综合成本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从港口行业发展来看,2018年,一是全球经济贸易继续保持温和增长,中国港口业务量保持平稳增长,增速略有回落;二是码头运营成本刚性上涨,资源环境底线约束趋紧,港口企业利润增长承压;三是竞争环境与方式正在发生转变,竞争秩序正在重构,港口竞争模式正由通过能力和吞吐量的竞争,转为口岸效率、业务模式、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竞争;四是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正对行业产生深刻影响,港口智慧化、智能化正在加快推进。
公共港口:业绩表现亮眼
招商局港口:海外布局见成效
2018年,招商局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09亿teu,同比增长6.0%,创历史新高;完成散杂货吞吐量5.02亿吨,同比下降1.0%。按区域划分,内地港口项目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73万teu,同比增长4.7%;港台地区项目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67万teu,同比增长2.5%;海外项目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066万 teu,同比增长12.9%。
海外港口布局取得丰硕成果。在巴西巴拉那瓜的tcp和澳大利亚的port of newcastle等海外港口项目完成交割,吉布提国际自由贸易区顺利开园并引发良好反响。
国内港口整合取得重大进展。招商局港口完成内部重组解决同业竞争问题,并持续关注国内港口整合的机遇,跟进及探讨加深在不同地区的进一步合作。
2018年,招商局港口实现营业收入101.60亿港元,同比增长16.9%;归属于公司权益持有者之溢利72.45亿港元,同比增长20.2%。
展望2019年,新项目及海外项目的快速增长将成为招商局港口业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中远海运港口:受惠于海洋联盟
虽然全球贸易充满诸多不明朗的因素,2018年中远海运港口却收获甚丰。受惠于海洋联盟及中远海运集团增加对集装箱码头的靠泊,加上新收购码头的箱量贡献,2018年总吞吐量为11736.54万teu,同比上升17.1%(2017年为10020.22万teu),增幅超越行业。
2018年,中远海运港口与海洋联盟和中远海运集团的协同效益不断加强,来自海洋联盟的箱量占中远海运港口6家控股码头总箱量的49.9%,同比增长33.7%。其中,大中华地区吞吐量同比上升13.8%至9259.71万teu( 2017 年为8136.15万teu),占中远海运港口总吞吐量的78.9%;长三角总吞吐量占中远海运港口总吞吐量的16.9%,同比上升0.9%至1980.86万teu(2017年为1963.07万teu)。
海外码头业务表现强劲,受惠于新收购码头csp及泽布吕赫码头的箱量贡献及其他航运联盟的支持,2018年中远海运港口海外地区吞吐量同比增长31.5%至2476.82万teu(2017年为1884.07万teu),占中远海运港口总吞吐量的21.1%;希腊比雷埃夫斯码头吞吐量同比上升19.4%至440.92万teu(2017年为369.18万teu)。
2019年1月新增两个泊位后,中远—新港码头拥有5个大型集装箱船泊位,年处理能力由300万teu升至约500万teu。新增的泊位有助中远海运港口加强在新加坡的码头网络布局,支持母公司大船化及行业联盟化的需要。
中远海运港口将积极把握战略机遇参与国内重要港口集团重组,扩大中远海运港口在国内的规模实力及影响力,将持续完善全球码头布局,在东南亚、南美洲以及非洲继续积极寻找投资机遇。
沿海港口:南北差异明显
长三角:大港效应突显
上港集团:集装箱吞吐创新高。2018年,上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自2010年连续九年居全球首位,归母净利润连续两年突破百亿大关,洋山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通过国家验收正式运营。母港货物吞吐量完成 5.61 亿吨,同比增长 0.1%;集装箱吞吐量完成 4201.0 万teu,同比增长 4.4%,其中洋山港区完成 1842.5 万teu,增长 11.3%,占全港集装箱吞吐量的43.9%。
2018年,上港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380.4 亿元,同比增长 1.65%;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 102.8 亿元。
宁波港:整合效应持续放大。2018 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7.76 亿吨,同比增长 7.8%;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94万teu,同比增长 7.6%,增幅在沿海主要港口中处于领先水平。大宗散货吞吐量稳步提升。其中,铁矿石接卸量完成 1.36 亿吨,增长3%;液化品吞吐量完成 951万吨,略有下降。滚装业务实现爆发式增长,完成汽车滚装 15万辆。内贸箱完成319.4万teu,同比增长6.5 %;海铁联运再创佳绩,完成 60.2万teu,同比增长50.1%。港口经营效益持续向好,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有一定幅度增长。
宁波港竞争能力显著提升,一体化优势进一步显现,整合效应持续放大。
宁波舟山港主平台、主枢纽作用进一步发挥,2018年,北仑第三集装箱有限公司集装箱吞吐量再次突破 1000 万teu;梅山公司、宁波北仑第一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和矿石公司首次分别突破 400 万teu、300万teu和 1.1 亿吨。
环渤海:竞争走向竞合
青岛港:优化布局拓新。2018 年,青岛港实现货物吞吐量 4.86 亿吨,同比增长 6.0%,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932 万teu,增长 5.5%。货物吞吐量继续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5位、世界港口第7位; 集装箱吞吐量继续位居全国沿海港口第5位、世界港口第8位。
青岛港发挥综合枢纽优势,统筹协调港口和多种社会资源,优化“内陆港”网络营销布局,以智慧港口建设提升资源效能,完善港口服务功能,不断壮大海铁联运、场站业务、船舶代理、产业链金融等新业态,提升多元化盈利能力,拓展保持港口经营业绩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新空间。
日照港:稳生产拓货源。2018年,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23735万吨,同比增长 4.85%。
瓦日铁路运量释放,煤炭运输再创新高。2018年,瓦日铁路共计开行万吨重载列车 7000 余列,2018年调进瓦日铁路到港592列累计实现集港煤炭 455 万吨,成功接卸国内载重量最大的 c96 型重载列车。
日照港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其中,“东煤南移”工程堆场强夯完成100万平方米,翻车机房主体开始施工;岚山港区南区15号泊位工程完成水工项目施工和卸船机安装。截至 2018 年年底,日照港拥有生产性泊位 46 个,核定通过能力 13429 万吨。
天津港:创新驱动转型。2018年,天津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2866万吨,同比增长9.56%; 完成散杂货吞吐量 25558万吨,同比下降 4.77%;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97 万 teu,同比增长 38.89%。
天津港抢抓“一带一路”、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不断整合优化港口资源,提高码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提升竞争力。
优化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天津港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不断巩固。2018年,新开辟南非、日本两条外贸航线,推动运力升级;开通至曹妃甸港区首条外贸班轮航线,环渤海班轮航线增至12 条;强化班列开发,新开通“天津—莫斯科”中欧班列及“安阳—天津港”内陆 班列,提升海铁联运能力。
创新驱动,提速智慧港口建设。天津港重点项目北疆集装箱码头扩展区域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海嘉码头开工建设,南疆27号泊位建成投入试运营,中航油码头启用,持续提升企业承载能力,拓展发展空间。
唐山港:业绩稳中有升。2018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 2.12 亿吨,同比下降 3.04%,其中主要货种矿石完成运量 9761.80 万吨,下降 13.27%。得益于专业化煤炭码头运营和周边港口运能调整,煤炭完成运量 8161.54 万吨,同比增长 17.85%。集装箱完成 233.27 万teu,同比增长16.33%。
2018年,唐山港实现营业收入101.38 亿元,同比增长 33.18%。企业经营业绩保持稳中有升,各业务板块协调发展,新开6条内贸航线、3 条外贸航线,航线总数达到39条,三港池通用泊位改造一期工程完工并进入重载试车阶段,新增年作业能力96万teu。
秦港股份:稳量实现增长。2018年,秦港股份实现货物吞吐量 3.82亿吨,同比增长0.46%。其中,曹妃甸港区完成0.97亿吨,同比增长25.62%;黄骅港完成0.63亿吨,同比下降3.54% 。
2019 年,秦港股份预计煤炭吞吐量将稳中有升,腹地钢厂矿石进口需求量将保持平稳态势,将做好公转铁业务,加大铁路疏港力度。有望受益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战略
云峰新创首次减持圆通股份 不超公司总股本的1.98%国际海运中怎么样运送大件货物?用的什么方法装卸?南航集团推进“混改” 获300亿增资Wish由于退款率过高 或将关闭部分平邮物流渠道危险品货物运输上路需要哪些证件?物流和快运有什么区别 这些千万不要搞混了黄埔海关破获走私案 现场查获进口二手汽车138辆电动物流货车如何正确充电才能延长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