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电商巨头们,已经很长时间不“打仗”了。曾经风靡一时的价格战熄火,下沉市场的争夺偃旗息鼓,社区团购的硝烟散去,就连双11大促也不再公布销售额。
所有能看到的高增长领域,似乎都已经见顶了。巨头们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创始人退居幕后、休养生息,互联网的残酷竞争告一段落。
直到一个叫做shein的平台崛起。
shein是一个跨境电商平台,中国最神秘、估值最高的电商独角兽。它将中国工厂生产的女装,源源不断地卖往海外,便宜是它最大的标签。
过去几年,阿里、京东、拼多多在国内疯狂内卷,shein则悄悄在海外闯出了一片天地,公司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
shein的逆袭,只是中国庞大出海产业的一个缩影。如今国内的互联网红利消耗殆尽,出海成为巨头们盯上的下一个目标。
拼多多、阿里、京东,包括字节跳动,都已将电商出海作为下一阶段的重点业务。拼多多在两个月前上线跨境业务temu,首站面向北美市场开售,目标客群跟shein类似;阿里内部曾因个人问题被降级的蒋凡,再度出山得到重用,掌管阿里出海业务;字节跳动全方位探索海外电商,tiktok直播电商还在烧钱阶段。
中国电商出海十余年,直到巨头集体进场才风云再起。
按照背景不同,深燃将电商出海的头部玩家分成四个大类:
电商巨头:拼多多、阿里、京东
隐形独角兽:shein
巨头代理人:shopee、lazada
短视频电商:tiktok
这四派势力风格不同,打法也不同。可以确定的一点是,电商出海的大规模战争,已经打响了。
01
四派势力,激战跨境电商
中国的电商巨头中,对海外业务布局最深的是阿里。
阿里做外贸起家,b2b外贸批发业务甚至比淘宝还早,后来又做了b2c模式的速卖通,在俄罗斯、巴西市场很受欢迎。
不过直到去年底,海外业务才被阿里提升至集团战略层面。去年双11之后,阿里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沿用多年的2c(面向消费者)业务和2b(面向企业)业务架构被打散,重组为国内和海外两大业务板块。
这是十多年来首次,海外业务被阿里提升至和国内零售、云计算同等的地位。
曾带队狙击拼多多的原天猫淘宝总裁蒋凡,再次被重用,成为阿里海外业务负责人。他身上承担的使命是,要让阿里完成全球20亿用户的目标,其中接近一半要来自海外,而现在还有大约7亿的缺口。
拼多多的海外业务起步晚。
虽然在创办拼多多之前,黄峥也做过跨境电商项目,还跟shein的创始人许仰天短暂交过手,但因为国内市场实在太大,黄峥把所有精力放在了国内,于是成就了拼多多。
现在国内电商三足鼎立的格局已经稳固,拼多多腾出手来布局海外,就有了temu。
temu是拼多多刚推出的跨境电商平台,首站面向北美市场,9月16日刚开放售卖。跟拼多多当年的玩法类似,以低价切入市场,目前还在烧钱补贴阶段。
这是继多多买菜之后,拼多多最新的战略级项目。过去两年凭借着无上限的资金投入、超强的执行力,多多买菜从残酷的社区团购大战中杀出重围。如今拼多多调转兵力,要去海外再打一场攻坚战。
相比之下,京东出海的步伐要小一些,虽然在东南亚等地有业务落地,但目前主要优势集中在物流仓配和售后服务上。目前京东在全球拥有近100个保税仓库、直邮仓库和海外仓库,今年在美国启用了第一个海外维修中心。
这三大电商巨头已经在国内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它们去海外竞争,不缺钱,也不缺经验,是出海江湖里的重磅玩家。
第二类势力是shein这样的隐形独角兽。shein成立于2008年,跟曾经的跨境电商龙头兰亭集势是同一个时代的公司。这样的公司当年有很多,大多依靠服装品类起家,抓住了外贸红利期赚到了第一桶金。
但这个领域一直没有大公司,行业极其分散,更新洗牌很快。兰亭集势现在的市值只有1.2亿美元。只有shein,用14年时间,默默长成了超级独角兽。
shein的模式不复杂,胜在规模。它在中国搞定一批核心供应商,拿到极其低廉的价格,进行精心的策划包装,通过数字化营销和数字化供应链,紧跟潮流,飞速出新,快速迭代。
过去三年,shein的业绩呈爆发式增长,2021年的gmv超过200亿美元,成为最大的非标品自营电商,开始跟快时尚巨头zara分庭抗礼。而拼多多temu出海的第一刀,直接砍向了shein。
第三类玩家比较特殊,主要涉及到两家公司——shopee、lazada,它们是东南亚最大的两个电商平台。
虽然不是中国公司,但这两个平台跟中国联系紧密。
shopee的创始人李小冬在中国天津出生,本科毕业于上海交大,去新加坡之前在上海工作过几年。shopee的母公司就是靠拿到腾讯《英雄联盟》在东南亚的代理权发展起来的。而腾讯通过投资成为了shopee的最大股东。
lazada成立于新加坡,从印度尼西亚市场起步,在2015年成为了东南亚最大的电商平台。2016年阿里耗资20亿美元控股了lazada,随后阿里派出高管直接管理,lazada彻底阿里化。
东南亚距离中国很近,电商行业发展迅猛,中国的商品、资金、人才进入东南亚很方便。资本、业务、人员上的紧密连接,让这两家公司成为了中国电商出海版图中的一环。
最后一类玩家是tiktok直播电商。tiktok相当于海外版抖音,抖音有的,它也可以有。抖音电商发展得如火如荼,tiktok电商也在持续发力,目前正在进攻印尼和英国市场。
不过,由于商业环境差异巨大,tiktok直播电商在海外的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但直播电商是商业高地,巨头们都在布局。tiktok是其中无法忽视的一个选手。
02
同一个江湖,不同的玩法
目前,这四类玩家还没到短兵相接的地步,但已经有火药味了。
首先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的是temu和shein。
欧美是shein最重要的市场,而拼多多出海第一站,就选在了美国。美国是成熟市场,巨头林立,电商出海通常都会避其锋芒,绕道东南亚。而拼多多选择跟shein正面对决,可见其决心之大。
两个平台售卖的商品,基本都来自中国工厂,相当于是绑着无数工厂出海。只不过shein打造的是自有品牌,而temu是平台模式。
另外二者都是以低价为标签,商品集中在女装、日用百货等品类,通过极低的价格对海外市场进行降维打击。这个shein一直在用的剧本,拼多多三年前在国内用过,现在也要搬到海外。
阿里和拼多多之间,目前还没有到正面竞争的地步,不过这其中的关系很微妙。
阿里的基础不错,速卖通已经成立12年了,供应商、商品、物流都已经很成熟,阿里内部也积累了成熟的打法。再加上阿里还有lazada这样一颗棋子,起步就比拼多多高了一大截。
并且阿里已经从海外赚到钱了。2022财年,阿里的海外零售业务收入427亿元,为集团贡献了约5%的收入。如果算上海外批发业务,其海外总收入规模达到611亿元。
不过有对比才有差别。这个成绩放在阿里体系内并不突出,另外lazada的表现其实是差强人意。2018年阿里对lazada高层进行大换血,原来的创始团队和职业经理人大批离职,在被阿里全面同化的过程中,lazada丢掉了东南亚电商第一的位置。
阿里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在海外业务如此强势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shein坐大。这就像是当年在夹缝中跑出来个拼多多,而且现在拼多多还转过身来再砍一刀,让海外电商内卷升级。
阿里在加速排兵布阵。蒋凡掌管阿里海外板块后,一批淘系和天猫的高管陆续转去速卖通。速卖通的定位也在调整,从扶持海外商家到更多向中国商家倾斜,而海外的当地电商业务则更多由lazada团队接管。
从淘宝调任速卖通总经理的张凯夫说,速卖通会更旗帜鲜明地回归到跨境本源上,帮助中国企业做好出海。
从发展路径来看,shopee跟lazada截然不同。虽然腾讯是shopee的最大股东,但对业务的干涉很少。而上文提到的挤掉lazada东南亚电商第一位置的玩家,正是shopee。
shopee跟拼多多有很多相似点。同属于腾讯系公司,同样成立于2015年,同样市值最高超过2000亿美元,只不过一个在中国,一个在东南亚。
shopee的野心不局限于东南亚。2019年shopee攻打巴西市场,凭借铺天盖地的营销、长达半年的免邮补贴,快速积累了一大波用户。在站稳脚跟后,shopee迅速本地化,用当地工厂和商家补充品类,从而拿下了巴西市场。
不过这套打法并非总是奏效。去年开始,shopee在半年时间内一口气进入了墨西哥、智利、哥伦比亚、印度,以及波兰、西班牙、法国等七个国家,然后又因水土不服而快速裁撤部分站点,并开启了大规模裁员。
在更多的新兴市场,shopee要交的学费还有很多。
跟前面提到的三类玩家相比,直播电商出海是最另类,也是最尴尬的一个。
根据测算,去
货运员是干什么的 货运员岗位职责车满满完成新一轮融资 总金额超7000万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联邦快递再次被立案调查“智慧旅检”在广州海关开展,已实现“零打扰”“物流+互联网”任重道远,物流人你准备好了吗“绿色服务”成呼和浩特快递旺季新亮点LNG罐式集装箱有哪些优势 LNG罐式集装箱的优点2022年将全面推行电子驾驶证 你申领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