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牛肉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南方。但北方养牛效益不高,草地退化,“北方养牛南方”育肥模式发展迅速。南方肉牛养殖业正朝着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特别是犊牛、架子牛集中育肥,导致肉牛异地运输频繁,但由于长途运输、饥渴、拥挤、人口混杂,环境突变等因素,易诱发运输应激综合征。此外,不合理使用药物导致高死亡率。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是指肉牛长途运输引起多种应激源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原微生物进入,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甚至全身病理反应的综合征。据悉,牛运到当地后30~48小时内,一般在到达后15天内,牛出现大规模发病,发病率为30%~,死亡率在30%左右,给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减少肉牛运输热的发生,应从提高肉牛免疫力、改善饲养管理、减少疾病传播、减少运输刺激等方面考虑,在肉牛饲养的不同阶段和过程中,应采取不同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肉牛运输前、运输中和运输后三个阶段。
1、 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至40-42℃;反刍动物消沉缓慢;食欲不振,毛发粗糙;咳嗽、哮喘;鼻孔扩张困难,呼气困难,腹内呼气;鼻液粘稠或化脓;胸颈下部水肿严重;便秘、腹泻交替发生。胸部叩诊有实声疼痛。听诊时肺泡音减弱,胸腔积液严重,叩诊时出现浊音。如果病情继续恶化,将极难呼气。病牛***着,伸长脖子,体温下降,眼球下沉,后窒息而死。
2、解剖后,病牛多表现为肺干酪样坏死或化脓性坏死,胸部大量纤维渗出物或化脓性液体,肺与胸部粘连,消化性溃疡。有人把这种病称为“烂肺病”,本质上是“牛肉运输应激综合征”。
3、 防病意识不强,有的农民缺乏疾病防控技术,以积极性和资金优势进入养牛业,有的农民只有一两次养牛经验;有的农民只与牛有过长期接触。大多数规模化肉牛养殖企业正在转向新的企业。许多经营者对肉牛养殖业的技术要求知之甚少,缺乏技术储备、防治肉牛疾病的思想和行动准备,缺乏专业指导。他们认为肉牛饲养是一个低技术产业,饲养管理粗放。不懂科学养牛的专业知识,凭经验和运气组织生产。所以这种疾病是不可避免的。
4、运输压力大,身体抵抗力降低,导致长途运输引起的原热、寒、风、雨、饥渴、挤压、恐惧、颠簸、结块、调味品、体力消耗、环境变化、潜在疾病等。这些都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致病微生物进入体内,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甚至全身病理反应。
5、 研究表明,支原体是导致运输应激综合征的主要原因,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真菌和血液寄生虫等继发感染进一步加重了该病的病情。
“早诊断、早治疗”是控制肉牛运输应激综合征的基本原则。引进黄牛后立即分组治疗可显著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病牛发病后,所有病牛均先分离治疗。病牛居住的牛棚每天都要用巴氏消毒液消毒。
1、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支原体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氟苯尼考、泰乐菌素、四环素、土霉素、红霉素、霉素、头孢噻呋、磺胺甲氧嘧啶等抗生素敏感,以上药物均可选用,且多为长期制剂,通常每2-3天一次。因为牛是瘤胃动物,所以瘤胃中有很多有益的细菌和纤毛虫。为了防止有益细菌的破坏,降低牛的抵抗力,建议肌肉注射。
2、 每天静脉注射四环素或土霉素一次,或肌肉注射链霉素5-7天。另外,弱牛静脉注射15%葡萄糖500ml,含20mgvc,持续5天。
3、为增强防疫意识,做好防疫工作,肉牛养殖户或养殖企业相关人员(特别是驻场兽医)必须加强防疫意识,各养殖场要严格执行防疫措施。牛不得从疫区、疫区引进。为了引进牛,我们应该提前做好口蹄疫、支原体病、牛结核病等疾病的检疫和预防工作,但在运输牛之前不能注射疫苗,因为已经证明,注射疫苗可以引起应激反应,降低牛的抵抗力;如果可能的话,可以注射从建康牛中提取的10-20毫升高免疫血清,起到应急预防的作用。引进牛后,应进行30天左右的隔离观察,确保与健康牛混合前没有疾病。
肉牛的运输要避免恶劣天气,这对肉牛的情绪和身体损失有很大的影响。运输前,提前注意沿途天气情况,选择阴凉干燥的天气,减轻肉牛的压力。运输车内铺5-8cm热草,防止牛群滑倒损坏。一旦滑倒,停车把牛赶上来,避免牛踩上去。
4、经过长途运输,剩下的肉牛非常重要。必须为肉牛提供舒适的饲养空间和躺卧空间。垫层材料主要是沙子、干草或锯末。
5、为减少交叉感染造成的损失,应在衡量经济价值和饲用价值后,及时救治或淘汰重病牛。
综上所述,改进上述阶段的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肉牛运输热的发生,减少肉牛运输热给肉牛养殖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发展奶牛养殖业,改善本地肉牛供给,将异地育肥转变为自养自育的生产方式,是解决运输热等应激性疾病的根本措施和方法。
一个专业的物流运输公司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农村收投快件超100亿件!邮政业服务民生成效明显共同物流运输仓配冷藏物流运输堆叠方式什么叫智慧物流仓储物流机器人的需求增速提高遭遇黑物流十余万货物失联中国快递物流园区存在瓶颈。如何解决物流园区问题